虎丘的游览区域主要分为前山、千人石和山顶三个部分。
前山的景点包括断梁殿、海涌桥、试剑石、憨憨泉、枕石和贞娘墓等。
千人石的景点包括千人石、点头石、二仙亭、剑池等。
山顶的景点有云岩寺塔、云岩禅寺遗址等。
以下是虎丘山风景区主要景点介绍:
海涌桥
位于虎丘入口处,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古石拱桥,于1956年建造。
站在海涌桥上向前眺望,可以发现两个独特的景象。第一个是山藏在寺里的景象;第二个是“丘如蹲虎”的景象。
断梁殿
断梁殿是寺庙中的二山门,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这座殿的正梁不是一整根木材,而是由两段木材接合而成,中间留有明显的拼缝,因此被称为断梁殿或双梁殿。
殿内陈列着四块珍贵的石碑,详细记录了虎丘的悠久历史和云岩寺塔的建造过程。
憨憨泉
憨憨泉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泉,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传,南朝梁代有一位名叫憨憨的僧人流落到东虎丘寺时,山上水源匮乏,无法留住人。憨憨僧人用石块撞击岩石,最终从岩层中挖出了泉眼。
拥翠山庄
坐落于虎丘山的南面,是一处精细典雅的园林,被誉为苏州独有的山地园林,以其无水特色而著称。
此山庄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洪钧、朱修庭、彭南屏、文小坡等人出资兴建,园林设计精巧,巧妙地利用地势分成了四层平台,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台地式园林。
万景山庄(盆景园)
坐落在虎丘山东南麓,原为东山庙的遗址,占地24亩,目前是一个盆景园,展示了苏派盆景的600多盆精品,分为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区域。苏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流派,起源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现代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试剑石
是一块巍峨的巨石,传说中吴王阖闾曾在此试用莫邪剑,挥剑试锋将巨石一分为二。
真娘墓
真娘,本名胡瑞珍,北方人士,因安史之乱逃难至苏州,后被迫沦落至妓院。真娘才艺出众,善歌善诗,是当时苏州著名的美人之一。一位名叫王荫祥的青年对她情有独钟,重金贿赂鸨母,希望能留宿在真娘处。真娘为了守身清白,选择了自缢身亡。王荫祥对此深感震惊,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于虎丘山,并建亭以作纪念,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还为她撰写了墓志铭。
千人石
也称为千人坐,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巨大岩石,稍微倾斜,面积达数亩。千人石上有一座刻有佛像的石经幢,被称为多宝石经幢,其样式模仿了陀罗尼经幢的样式。
二仙亭
坐落于虎丘“千人石”的东南角。最初建于宋代,经过多次毁损重建,目前的建筑是清嘉庆年间重建的。亭子完全由花岗岩构成,因此也被称为“石亭”。二仙亭的设计古朴典雅,与周围风景相得益彰。
第三泉
这口古井据说是陆羽当年在虎丘居住时所开凿的,被他自评为“天下第五泉”。此外,这口井也被称为陆羽井或观音泉。唐代张又新和刘伯刍游览虎丘时,将其评价为“天下第三泉”。
剑池
从高处俯瞰,剑池的形状像是一把平放的剑。这里的岩壁陡峭异常,与周围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岩壁下方是一片小巧的池水,池边刻有名家颜真卿书写的“虎丘剑池”四字。但据现代考证,这四字为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
传说吴王阖闾殉葬时埋藏了三千把宝剑,而剑池就是这些宝剑的安放之地。历史上曾有多位帝王到此寻宝,但至今这一秘密仍未揭开。
致爽阁
阁名取自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站在阁楼上,可以俯瞰整个虎丘。致爽阁在清朝康熙八年被划入行宫范围,但在咸丰十年遭遇火灾,现存建筑则是由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站在阁外的平台上,如果天气晴朗,远望狮子山,可以看到一头狮子仿佛正伏在地上回头凝视虎丘。这就是民间所述的“狮子回首望虎丘”。
虎丘塔
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是虎丘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并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完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虎丘塔高47.7米,重约6000吨,全砖砌成,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结构保留了唐代筒式塔的一些特点,并在局部手法上展示了唐宋之间的过渡风格。
由于地基沉降不均,虎丘塔塔体长期向北偏东倾斜,倾斜度逐渐加大,目前塔顶偏心达2.34米,倾斜达到了3度59分。
冷香阁
位于虎丘山上,建于民国六年,四周被梅林环绕,每年2至3月份,梅花疏影横斜,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游人增添了许多情趣。
玉兰山房
位于虎丘山北面的通幽轩之上,曾有一株古老的玉兰树,因宋代朱勔从闽地移植而来而闻名吴中。每年早春时节,玉兰花含苞待放,周围环境幽雅秀美,宁静舒适。
岩禅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虎丘云岩禅寺现存的唯一佛殿,位于虎丘塔下方。殿前的长台阶突显了佛殿的庄严气氛。大殿内部布局严整,佛像庄重,是信徒祈福参拜的重要场所。殿内的佛像、壁画及匾额等装饰均由姑苏工匠精心雕刻。
百步趋
是通往山顶云岩寺塔的其中一条通道。由于这条通道有上百级台阶,名字便由此而来。通道中既有笔直的路段,也有弯曲的路径,为攀登者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一榭园(水榭)
位于虎丘景区北门东侧,展现了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风格,景色十分优美。
关于这座园林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十一年。当时清代著名藏书家孙星衍获得了这座园林,并进行了修缮。其名取自清代诗人吴周钤的诗句:“清风一榭隔尘氛,槛外荷花漾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