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旅游景点大全,泉州古城有哪些景点

泉州古城旅游景点有开元寺、西街、钟楼、承天禅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通淮关岳庙、元妙观、威远楼、泉州府城隍庙、小山从竹书院、泉山门、中山路步行街、花巷、金鱼巷、顺济桥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

泉州古城旅游景点分布图(拖动页面可放大图片)

开元寺

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族群等组成,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两代重建的。

开元寺中轴线主要建筑包括紫云屏、天王殿与拜亭、大雄宝殿、藏经阁、甘露戒坛及其东侧檀越祠。东、西两侧矗立着镇国塔、仁寿塔两座宋代石塔。

开元寺自古至今一直是泉州香火最旺盛的佛教寺院之一,每年的元宵节、佛诞日、浴佛节、中元节以及每个月农历二十六日勤佛日这里都会举行法会。

西街

西街在宋元时期就是泉州最繁华的地方,如今的西街则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好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包括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还有钟楼、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等,堪称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

西街是还是泉州的美食天堂,老字号商铺、日常小吃摊、传统手工艺店……扑面而来的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钟楼

位于泉州西街和中山路的交汇处,始建于1934年,主体建筑融合了闽南风格和西洋风格,是泉州的另一地标。钟楼曾是泉州唯一的公用时钟,时至今日,它仍在记录着泉州的每时每刻。

承天禅寺

在泉州的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享有“闽南甲刹”的美誉。尽管位于繁华的市区,但一旦踏入承天禅寺的山门,仿佛就进入了清幽宁静的世外桃源。

承天寺适合天气晴朗的日子前往,大悲殿的藻井、长廊上的画壁、放生池内的乌龟都充满了宁静的美感。

府文庙

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包含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四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个庞大规模的古建筑群。

其基本形制为“左学右庙”的院落布局,以大成殿为核心,明伦堂为辅,两组建筑群的规模在中国东南七省中首屈一指。

特别是大成殿,是泉州唯一现存的重檐庑殿顶结构建筑,以四十八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正面六根雕有蟠龙,蔚为壮观。

涂门街

涂门街可以说是泉州文化遗存最丰富的一条街道,全场 1005米街道上分布有儒家文化的府文庙、伊斯兰文化的清净寺、民间信仰文化的关帝庙以及锡兰侨民的旧居。

千年来,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存于同一条街道上,充分展现了泉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化。

清净寺

位于泉州市涂门街的中段,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历经多次修缮。

清净寺是宋元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地远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留下的珍贵历史见证。它记录了泉州海洋贸易的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通淮关岳庙

泉州因海上贸易繁荣,从事商业的人士经常要远行,关帝庙是他们必拜的信仰中心。关帝庙的香火常年旺盛,可以来这边上香、求签、祭拜。

如果没有世俗的愿望,可以将目光投向庙门口的剪瓷雕,屋檐上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闽南风格雕塑,是泉州街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关帝庙也建议大家晚上去参观,虽然无法进入庙内,但夜晚的关帝庙灯火辉煌,值得一观。

天后宫

坐落于泉州古城最南端,紧邻晋江与周围的港口,是外地人进入泉州城的第一站,也是即将出海者沿着晋江去往码头开展国际贸易的起点。

天后宫经历了多次修复与扩建,至今依然保留着16世纪以前就已经成型的前殿后宫式布局。

目前的建筑群落也是坐北朝南排列,整体呈现为中心对称的庭院式结构,沿着中轴线上有山门、祈福区、戏台、天后殿堂、寝宫以及梳妆楼等建筑。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6800平方米,成为了全球各地众多天后宫模仿的典范。

元妙观

俗称“天公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是道教传入福建后建立的第一座道教宫观,初名白云庙。

不过自清末以来,元妙观屡遭破坏和占用,导致建筑逐渐废圮。元妙观现建筑为1966年1999年建造,其中三清殿建筑雄伟壮观,装饰金碧辉煌。殿内有六根高3.2米的雕龙石柱,殿顶共有九条飞檐龙脊,设计独具匠心。

威远楼

古称“谯楼”,亦有“北鼓楼”之称,泉州人则亲切地唤其为“闽南天安门”,足以见其雄伟之势。

威远楼的历史可追溯至五代时期,由王审知初建时作为报时之用。作为泉州的城标,威远楼曾多次出现在到访泉州的国外旅行家的游记中。

如今的威远楼是1989年重建的,为两层的楼阁式建筑,翘脊瓦简,雕梁画栋,宏伟而古朴,完美地再现了唐宋时期的闽南古建筑风格。

泉州府城隍庙

俗称“大城隍”,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初名明烈王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称城隍庙,次年重建;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迁建至资寿寺废址;清乾隆年间修建了中殿、前殿、东西两庑及六贤祠、山门;道光十年(1830)募捐重修,逐步形成了包括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在内的庞大建筑群。

小山从竹

小山从竹书院是泉州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宋,是泉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院内设有欧阳詹祠堂和弘一法师圆寂处等多处文史古迹。

小山从竹书院现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内的亭台楼阁与古建筑错落有致,树木花草相映成趣,是饭后散步的绝佳去处。公园内浓厚的书香气息和环绕的竹林景色,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泉山门

是继朝天门、临漳门之后,泉州第三座重建的复古城门。城门楼建筑面积为59平方米,高7.4米,采用单层单檐九脊歇山顶设计,整体以灰瓦青砖为主材料。据传,城门上的“泉山门”三字,是集苏东坡的墨迹而成。

中山路(步行街)

中山路是泉州市的一条传统商业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中国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全长超过两公里,见证了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过渡。

花巷

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新华路,全长大约700米。从清朝末期开始,花巷成为泉州顶尖手工艺人的聚集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大师。

花巷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闽南古厝,也有南洋风情洋楼,还有百年历史的照相馆、华侨捐献家宅成立的女子学校、粉红色的泉州天主教堂等等。

金鱼巷

位于文庙广场附近,与中山路交汇。经历微改造后的金鱼巷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好,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古建筑,还汇集了许多小巧精致的咖啡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咖啡一条街。在这里喝上一杯咖啡,感受快与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别有一番风味。

顺济桥遗址

顺济桥建于宋代,当时的天后宫称为顺济宫,外国商船停泊在港口,就能看到气势雄伟的顺济宫和顺济桥,展示了当时的国力财力。

可惜顺济桥现在已经损毁,残存的石块散落在晋江中,成为水鸟的栖息地。旁边是车水马龙的现代新桥,历史在此交织,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南外宗正司遗址

南外宗正司设立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旨在管理迁移至泉州的南外皇族群体。

市舶司遗址

坐落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初建时处于城墙外,至13世纪时被并入城市之中。

市舶司乃宋元两朝政权在泉州设立的负责海洋贸易管理的行政机构,其成立标志着泉州被正式认可为开放的国家级别海上贸易门户。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是宋元时期泉州城的南门,约在13世纪建成,至14世纪中后期(即元明时期)进行了扩展,其功能延续了接近700年。

考古研究揭示,德济门遗址是由不同历史阶段的遗迹叠加而成,包含了南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建设的遗物。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以海外交通史为主题,创建于1959年。

博物馆的主题聚焦于中国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基本陈列包括“中国舟船世界”、“泉州古船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泉州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