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线糊
面线糊是泉州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
面线糊的精华在于其浓郁的汤底,通常由猪骨和海鲜熬制而成,鲜美无比。制作时,干面线煮至软烂,再加入地瓜粉勾芡,形成细腻的糊状。
食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醋肉、海蛎、虾、小肠、卤蛋等配料,最后撒上胡椒粉和酒调味,使其口感清甜爽滑,令人回味无穷。
2、炸醋肉
醋肉堪称泉州的美食名片,是许多泉州人首选的推荐美食,它既可以单吃,也能搭配面线糊、卤面、酸辣汤、咸粥等多种流食食用。
醋肉是将猪肉用陈醋和糖腌制后,裹上一层淀粉糊后油炸至外酥里嫩。外观与火锅店的小酥肉相似,但咬开后,内里的肉质味道却大不相同。酸味虽不浓郁,却恰到好处地解了油炸的油腻感,让肉香更加清爽。
3、土笋冻
土笋冻的原料是一种闽南人非常喜爱的海鲜——海星虫,当地人称之为土笋。虽然材料听起来有些特别,但土笋冻的味道绝对令人惊艳。
它的口感软糯,只需轻轻一抿便会化开,除了调味汁的丰富味道外,冻本身还带有鲜甜滋味。而其中的土笋口感更是令人惊喜,外皮鲜脆又富有弹性。
4、海蛎煎
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的家常美味,选用泉州海域的野生海蛎为主要原料,搭配地瓜粉、青蒜等食材,摊平后煎至香脆。
2018年,海蛎煎入选福建十大经典名菜,其外酥里嫩、香滑可口的口感,深受闽南、台湾等地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小吃中的佼佼者。
5、烧肉粽
泉州烧肉粽以其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而闻名。主要选用优质糯米和粳米,搭配红烧肉、卤蛋、虾米和香菇等丰富配料,用竹叶包裹后在大骨高汤中烹煮。
成品粽子糯而不烂,嫩而不腻,色泽红黄透亮,味道香甜油润。随着时代发展,烧肉粽的口味也愈加丰富,出现了干贝粽、鲍鱼粽、红豆粽等多种创新口味。食用时,常搭配甜辣酱、花生酱或沙茶酱,风味独特,令人食欲大开。
6、四果汤(石花膏)
四果汤是泉州的一种传统的甜品,主要由石花膏、西瓜、芋泥、菠萝等成分组成,其中的石花膏是最特别且经典的配料之一。
石花膏类似于果冻或冰粉,但其原料是海边生长的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琼脂,可以制成Q弹的冻状物。制成的石花膏通常会被刨成条状便于食用,口感比果冻更加脆滑且略带韧性,不能直接吸食,需要用牙齿慢慢咀嚼。
7、牛肉羹
泉州牛肉羹以其醇厚的汤底和筋道的牛肉而闻名。这道菜依古法熬制,将牛肉的鲜美完全融入汤中,牛肉筋道爽口,汤汁浓稠鲜香。
食用时,撒上细细的姜丝和芫荽,增添风味,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牛肉羹能瞬间带来暖意,是冬日的滋补佳品。
8、润饼(春卷)
在泉州,润饼也被称为春卷,是一种普及度非常高的传统小吃。润饼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红萝卜、韭菜、豆芽菜、油煎豆腐、牡蛎煎、蟹肉、虾仁、瘦肉丝、炒米粉、炒鸡蛋以及浒苔、炒花生仁末等。
这道菜的关键在于包裹菜肴的皮,用润饼皮将这些食材包裹起来,才是真正的润饼。
在各大节日,比如春节、元宵、清明节等,泉州人都喜欢在家中制作“润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享用这道美食,看着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咀嚼。
9、水丸汤
水丸其实是泉州人对鱼丸的称呼,通常选用新鲜捕捞的鳗鱼或鲨鱼肉制成,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白嫩的水丸口感软滑,鲜香饱满,既有嫩滑的质感又不失弹性。汤底是骨汤,融入了鱼丸的鲜味,只需加少许盐调味,便已足够鲜美。
10、满煎糕
满煎糕起源于清末时期,相传是名将左宗棠在马尾建造船厂时,将蔗糖与花生放入松软的煎饼中,从而创造出了这道美味。
制作满煎糕的主要材料包括面粉、苏打粉、糖和泡打粉,将这些原料搅拌成浆状后进行烘烤,并在表面刷上一层由花生仁和蔗糖制成的酱料。
烤制完成的满煎糕外皮焦脆,内部则软糯有弹性,甜度适中,不会过于腻人。
作为泉州人喜爱的早餐之一,满煎糕常常与豆浆搭配食用,为人们的一天带来满满的活力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