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简介、有哪些景点、要门票吗、营业时间

一、丽江古城简介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古镇,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始建于于宋末元初,至今已跨越八百余年历史,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外一座是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依傍山水而建,海拔2416米,核心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以四方街为中心,街巷呈放射状分布,融合了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多元文化。城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纳西族民居建筑,青石板路、潺潺流水、传统作坊与现代商业共生,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貌。

丽江古城

二、丽江古城要门票吗?

丽江古城不用门票,古城维护费自愿购买,价格50元/人,可通过“丽江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号自愿购买。

另外丽江古城内部分景点另收费,其中万古楼35元/人,木府40元/人,黑龙潭公园早上7:30之前进入免费,7:30后需凭借古城维护费进入。

关于预约,丽江古城官方说法是需要预约的,但实际上进入古城只是部分入口需要现场扫码预约才可以进入,部分入口则可以免预约进入。不过如果是旺季或周末比较建议提前预约,线上预约渠道:“丽江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号。

三、丽江古城营业时间:全天开放。

四、丽江古城有哪些景点?

丽江古城内景点主要有木府、狮子山、万古楼、四方街、大石桥、现文巷(油纸伞巷)、科贡坊、普贤寺、雪山书院、大水车、王丕震纪念馆、方国瑜故居、玉带桥、文昌宫、忠义市场、大研花巷、三眼井、五一街等。

丽江古城景点分布图

以下是丽江古城主要景点介绍:

木府

坐落于丽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亩,被誉为丽江古城文化“大观园”,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展现了木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与明代中原建筑风格,也是电视剧《木府风云》的主要取景地。

木府建筑恢宏壮丽,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两侧楼台亭阁星罗棋布,花园回廊别致精巧。其“仿紫禁城而建”的规制,尽显明代中原建筑的雍容气度,又留存唐宋时期古朴粗犷的建筑韵味,而坐西向东的朝向与府内活水纵横的布局,更融入纳西传统建筑的精髓。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盛赞其华美。

狮子山

因山体形似卧狮而得名。公园占地18公顷,海拔约2500米,与古城相对高差仅80米,民居沿狮子山东南山脚顺势而建,使其成为俯瞰古城全景的绝佳观景点。

步入公园,古柏参天蔽日,40余棵树龄超800年的古柏与成片50年树龄的柏树林相映成趣,森林覆盖率达90%,构成古城的绿色生态屏障。其中两株古柏尤为奇特,树冠枝丫分别呈现“义”“学”字形,被誉为丽江十二景之“黄山古柏”。

万古楼

位于狮子山山顶,是丽江地标性建筑。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此处曾有丹凤楼,为文人雅集之所,后毁于火患。1996年丽江大地震后于5月兴建万古楼。

万古楼建筑为全木斗拱结构,楼高33米共五层,规模居中国木结构建筑之首。其正面十三个飞檐翘角,楼门匾额以世界唯一现存象形文字——东巴文书写。

四方街

纳西语称“芝滤古”,意为街市或城市的中心。四方街呈长方形,南北宽22米,东西长68米,比例恰好3:1。

四方街形成于明代,是当地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政治需求共同催生的产物。这里四通八达,从四角延伸出四条主街,四条主街分布30多条主干巷道及数百条小巷,奠定了古城最初的城市格局。

作为古城核心,四方街不仅是丽江市集交易的中心,更是文化活动的汇聚之地,每条街巷、每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历史记忆与动人传说。

大石桥

古城最大的石拱桥,是连接古城东西两个区域的交通要道,由明代木土司修建,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其曾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且为麻布专卖地,故又称“卖麻布桥”;又因从前桥下中河水能映出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桥身为双孔石拱结构,拱圈以板岩石砌筑,长10余米、宽近4米,桥面铺砌传统五花石,坡度平缓便于通行。

大石桥地处古城中心,四方街、五一街、密士巷在此交汇,承载了丽江数百年的商旅往来与市井交流,可谓古城众桥之首。

现文巷(油纸伞巷)

紧邻四方街的文艺小巷,头顶油纸伞层叠悬挂,昼夜光影变幻,尤适合身着汉服取景,重现江南烟雨意境。

科贡坊

为纪念小巷内杨家“一门三举”而建。“一门三举”在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或许寻常,但在长期受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堪称轰动一时的盛事,于是官府与民众捐资在此修建了两层高的科贡坊。

清末,该巷又出了一位进士,于是乡亲们在焚毁的旧址上重建科贡坊。这座建筑流传至今,成为纳西族尊崇文化、善于学习的历史见证。

普贤寺

坐落于大研古城七一街崇仁巷,清光绪年间始建,文革时期曾受损毁,1987年由周边居民集资重建,此后成为公共活动场所,每逢初一、十五及重要节日,信佛民众与游客便会前来焚香祈福。其建筑为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寺院形制,大门左侧立有清光绪十二年的“永远遵守”石碑。

雪山书院

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公房37号,2012年11月正式开馆,是清末纳西族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至光绪年间历经多次修葺、扩建与改建,1905年因“停科举、兴学校”而结束办学,历时180年。

期间培养出2名翰林、7名进士、61名举人、12名副榜、154名贡生,另有不计其数的廪生、增生、附生,成为古代丽江平民子弟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推动了纳西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古城酒吧街

是泡吧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各色酒幌随风摇曳,架子鼓、键盘、吉他、贝斯等乐器在此合奏,乐声伴着潺潺溪水流淌。“一米阳光”“小吧黎”“樱花屋”等浪漫店名,总能留住游子的心。

大水车

是位于丽江古城北面主入口的标志性建筑,有人称其为子母水车,也有人将它叫做情人水车。在水车近旁,矗立着江泽民主席题字的照壁。1999年5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前往丽江考察,挥毫写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王丕震纪念馆

位于新华街翠文段71号公房,专为纪念纳西族知名作家王丕震而建,设有三个展室:展室一主要陈列王丕震先生的创作成果,涵盖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其著作、手稿以及部分证件;展室二是王先生生前的书房,修缮时维持原样,生动再现他创作时的场景;展室三主要展示王丕震全集以及一些当地作家的作品。

方国瑜故居

地处五一街文治巷32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2007年开馆,是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国瑜云南丽江纳西族人,也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其故居由一进两院的两个四合院构成,占地1.98亩,有70多间房,设有十个展厅,陈列着方国瑜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共计200多幅,还有120多件专著、书稿以及家具和笔墨等遗物。

玉带桥

正对着忠义牌坊,由明朝初年的土知府修建,属于单孔卧石拱桥。桥面长3米、宽9.18米,呈现横长纵短的形态,与府衙大门忠义坊的宽度相互对应。

在历史上,环绕衙署的护城河被视作一根玉腰带,而这座桥则被赞为玉带上的扣饰,故而得名玉带桥。又因桥面中部呈弧形,两端低于中部桥身,且与道路大致平行,形状酷似一具大马鞍,所以它还有金鞍桥、马鞍桥的别称。

文昌宫

位于古城狮子路29号,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丽江首任知府杨馝迁建,2013年进行修缮重建,2017年开馆。

文昌宫保留了原有风貌,同时宫内二层已经开辟为洛克印象馆,馆内陈列着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丽江生活相关的图片、书籍。

文昌宫观景台古树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是远眺雪山、俯瞰古城的绝佳之地。

忠义市场

位于木府附近的忠义市场,是丽江最热闹的市集。白天是商品丰富的百货市场,从新鲜果蔬到特产干货一应俱全;夜晚化身夜宵天堂,烧烤摊位密集,深受美食爱好者青睐。

大研花巷

遍植花丛,彩虹楼梯与许愿牌点缀其间,汇聚众多云南非遗文创店铺,是体验纳西文化的优质场所。

三眼井

三眼井借助地下涌出的泉水,依地形修建三级水潭,并明确划分了不同功能:上井用于饮用,中井用于清洗蔬菜,下井则作为洗衣之用,是纳西族独有的传统水利设施。

五一街

丽江古城著名的“文化街”,沿街分布着众多个性小店,从手作工坊到文创商铺,尽显古城的文艺气息与市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