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发现源于1974年当地村民打井时意外挖出陶俑碎片,后经考古勘探确认规模,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兵马俑坑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三个坑,出土陶俑、陶马近8000件,战车百余乘,以及青铜兵器数万件,展现了秦代军事编制、工艺技术和艺术成就。
二、秦始皇兵马俑三个坑介绍
1、一号坑:主力军阵
规模:呈长方形,面积约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南北宽62米,东西长230米,是三个坑中最大的。
特色:
(1)以战车与步兵混合编队为主,是秦军主力“右军”的象征。
(2)布局:前锋为三排弓弩手,后方为38列纵队步兵与战车,左右翼及后卫均设防护,形成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的完整军阵,整体气势恢宏,再现秦军横扫六国的军威。
2、二号坑:混合兵种
规模: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南北最宽处84米,东西最长处96米。
特色:
(1)包含骑兵、弩兵、车兵、步兵四大兵种,兵种最全,是秦军精锐“左军”。
(2)以跪射俑、鞍马骑兵俑为特色,展现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展现了秦军“强弩在前、重甲在后”的战术思想。
(3)二号坑出土的彩绘俑残存颜色较多,是研究秦代服饰的重要依据。
3、三号坑:指挥中枢
规模: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仅524平方米,南北长21.4米,东西宽17.6米,是三个坑中最小的。
特色:
(1)内部有车马房、厢房等结构,推测为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指挥中枢),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的军事指挥系统实物,反映了秦代战争中独立指挥部的出现。
(2)未被大火焚烧,彩绘残留较丰富,是唯一未被破坏的坑。
三、秦始皇兵马俑景区主要景点介绍
1、一号坑(军阵全景)
现场可俯瞰6000余件陶俑的庞大阵列,感受秦军严整的布局与肃杀之气。部分区域因保护技术限制已回填,仅展出千余件。
2、二号坑(跪射俑与彩绘展示)
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艺术精品,姿态低伏,细节栩栩如生。二号坑还展示了彩绘修复技术,部分陶俑保留红、绿、紫等原色痕迹。
3、三号坑(绿脸俑与彩绘保护成果)
三号坑出土的“绿脸俑”是唯一面部涂绿的陶俑,推测可能与仪仗或特殊职能相关。通过抗皱缩剂与加固技术,其彩绘得以部分保存,成为研究秦代颜料工艺的珍贵案例。
4、陈列厅
设有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兵器陈列等,游客可近距离观察青铜剑、秦弩机、彩绘俑残片等文物。

四、丽山园(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景点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个景区,此外还有一个秦始皇帝陵丽山园景区(即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侧大约2.2公里处。
这两个景区门票通用,而且有免费摆渡车可乘坐,游玩兵马俑的游客一般都建议也去丽山园游玩。丽山园主要景点有:
1、铜车马博物馆
集中展示铜车马的修复和历史背景。馆内的二号铜车马按实物二分之一比例铸造,被誉为“青铜之冠”,由3400多个青铜部件组装而成,镶嵌金银饰品,是研究秦代冶金、车辆制造和礼仪制度的珍贵资料。
2、9901陪葬坑
属于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平面呈现东西向长方形布局,主体轮廓近似“凸”字形,坑深约5米,东西长40米。9901陪葬坑主要出土百戏俑,展现秦代宫廷娱乐场景。
3、0006陪葬坑
也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因未遭受火焚破坏,其木结构遗迹保存状况较好。0006为文官俑坑,主要出土头戴长冠的文吏俑,反映秦代官僚体系。
4、秦始皇陵(封土堆)
高约76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是秦始皇陵的核心区域,尚未发掘,可看性不高。不过站在观景台可俯瞰巨大的覆斗形封土,感受“千古一帝”的陵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