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镇的街巷和水网格局,展现出江南水乡古朴的风貌。
朱家角古镇八大景点是城隍庙、圆津禅院、和心园、课植园、全华水彩艺术馆、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上海市鹤龙美术馆,这8个是收费景点,其他还有放生桥、大清邮局、北大街等免费景点。
课植园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古镇的西北面,占地约六万多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由园主马文卿耗银30余万两、历时15年初步建成。园内有藏书楼、稻香村等景观,与园名相呼应。
整座花园由厅堂区、园林区、假山区三大部分组成,集结了江南园林之精华,比如仿造了苏州狮子林的倒挂狮子亭、上海豫园荷花池等,并且很好地将中国建筑艺术与西洋建筑艺术相融,是中西合璧的庄园式花园代表。
放生桥
放生桥横跨在漕港河之上,建于1571年,由朱家角慈门寺僧人化缘15年建造,桥下500米范围为慈门寺香客和僧人地放生之地。放生日为每农历月的初一、十五,届时在河道会立桩作为界限,禁止渔民捕鱼,因而得名放生桥。放生桥是朱家角古镇的地标建筑,被誉为沪上第一桥,是上海现存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
和心园
和心园名字源自园中后花园的和心亭。和心园汇集了江南园林的造园精髓,园中花、木、池、水、石点缀亭、台、楼、阁、榭,一步一景,移步移景。
和心园以开辟为博物馆,园内的四井三堂和雕花绣楼中陈列的物件均为明清时期的原始物件。园内还收藏了著名的金石雕刻家吴昌硕、吴隐、叶铭历时四年篆刻而成的五十余块丛贴刻石原件。这些丛贴在清代最具影响力的丛贴之一,被誉为镇园之宝。
大清邮局
大清邮局成立于公元1903年,占地156㎡,建筑风格仿欧式,红砖灰瓦的二层小楼给人以古朴而又别致的感觉。
前门临街,门口还保留着清代铸造的铜制铸龙邮筒,令人怀古之余还可以使用它寄送明信片。邮局的后门沿河而建,曾是过去的邮政码头,每天邮船在此交换邮件。
全华水彩艺术馆
全华水彩艺术馆成立于2006年6月,是国内第一个以水彩画为主题的艺术馆。它坐落于一栋清末民宅内,由当代国际知名水彩画家陈希日先生创办。
全华水彩艺术馆收藏了陈希日先生以朱家角为主题的精彩作品,同时也不定期展示国内乃至国外其他优秀水彩画家的作品。
此外,全华水彩艺术馆还曾举办过两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对推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鹤龙美术馆
上海鹤龙美术馆占地面积达8000平米,曾是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的工作室,并且陈先生也是该馆的名誉馆长。
鹤龙美术馆的朱家角展区主要承担着知名画家的作品展览、海派艺术推广、公共文化宣传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等活动。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建于1341年,重建于1573年,以其江南庭院风格的小巧和典雅而闻名。该寺院的整体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感。
圆津禅院承载着世代住持们的艺术才华。从第三代住持语石开始,几任住持都是诗书画的能手,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密切的交往。赵孟頫、刘墉、董其昌、王昶、郑板桥等名人都曾在此地留下了艺术作品。
寺内的主殿为圆通宝殿,内供观世音菩萨。而四大天王则屹立于天王殿屋顶四角,这在全国寺院中首次出现。此外,禅院内的涌月井上还保存有赵孟頫亲笔书写的“涌月”两字石刻,为禅院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城隍庙
城隍庙占地七亩,修建始于乾隆十八年(1763年),至1881年重建完成。
城隍庙曾被称为青浦城隍的行宫。城隍被视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保护神,青浦城隍老爷则以明朝崇祯年间的四川布政使沈恩为原型。沈恩深受百姓爱戴,在去世后被敕封为青浦城隍,封号为显灵伯。
城隍庙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但至今依然香火鼎盛。每年来此祈福参观的百姓和游客络绎不绝。庙内有三宝古戏台、大算盘和百年银杏几个特色景点,为城隍庙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围和神秘感。
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
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由朱家角镇政府和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于2006年联合创办的。该展示馆致力于丰富朱家角的旅游文化,弘扬工艺美术文化,促进工艺美术交流,并整合了众多精品工艺美术作品。展示馆多次举办国际交流展、海峡两岸专题交流展、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等不定期的动态展览。
北大街
北大街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上海明清第一街”。尽管它的名字是北大街,但实际上并不宽广,只有3-4米。
沿街建有许多具有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底层是商铺,二层则是居民的居住区。居民们只需推开窗户,就可以与对面的邻居攀谈、传递物品。
古街沿着河流蜿蜒而建,呈现出“S”字形状。站在古街的任何一处,向前看,视线距离都不会超过五十米,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